乡村振兴的“点亮”行动:广州华立学院党员社会实践队在曹岭村的“三下乡”之旅
元描述:广州华立学院党员社会实践队在曹岭村开展“三下乡”活动,助力乡村振兴,通过红色宣讲、非遗文化体验、乡村墙绘、品牌宣传等行动,为曹岭村注入活力,展现大学生责任担当和社会价值。
引言:炎炎夏日,一群来自广州华立学院的年轻人走进广东省高州市沙田镇曹岭村,用青春和热血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焰。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“三下乡”精神,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,为曹岭村带来了新气象。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,用他们的行动证明,青年力量可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,点亮乡村的希望之光。
乡村振兴的“点亮”行动:广州华立学院党员社会实践队在曹岭村的“三下乡”之旅
一、 乡村振兴的探索者:曹岭村的“名片”
“乡村振兴,产业兴旺是重点,而要想产业兴旺,抓手就在于品牌。”曹岭村党总支书记余道长的一番话,道出了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。如何打造曹岭村的“名片”,成为摆在村民和华立学院实践队面前的共同课题。
实践队成员们,在深入了解曹岭村的特色产业和文化后,决定以“如果曹岭有颜色”为主题,制作宣传片。他们将曹岭村的党建、生态、龙眼和茭白产业,分别用红、绿、黄、白四种颜色来代表,用影像的方式展现曹岭村的独特魅力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宣传片,让更多人了解曹岭村,让曹岭村的品牌更加响亮。”就读于广播与电视专业的李思蕙说,“我们相信,曹岭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!”
二、 青春的“画卷”:曹岭村的“颜值”
除了品牌宣传,实践队成员们还用青春的汗水和创意,为曹岭村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。他们在村道上绘制了15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墙绘,将乡村治理、文明创建等工作与村里的特色产业巧妙地融合在一起。
“这15面墙,最长的有20米,最高的有3米,如何冒着炎炎烈日完成任务是我们最大的难题。”作为墙绘工作的负责人,林廷轩说,“但我们都相信,我们的付出能够为曹岭村带来改变。”
每天清晨5点,他们便开始忙碌,在烈日下挥洒汗水,用画笔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。经过一周的努力,曾经老旧的墙面焕然一新,变成了充满艺术感的风景线,为曹岭村增添了无限活力。
三、 梦想的“种子”:曹岭村的“希望”
实践队成员们不仅仅是“画师”,还是“老师”,他们将知识和爱心播撒在曹岭村的田野里。他们走进曹岭小学,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充满趣味的课程:剪纸、音乐思政、红色经典诵读、红色涂鸦……
“这幅作品是我和老师共同完成的,我们把它取名为‘中国心’。”六年级学生魏国君指着自己制作的剪纸作品,自豪地说,“手代表的是我们年轻人,要托付起祖国的未来。”
“通过‘红色文化+非遗’,可以增强小朋友的文化自信,厚植爱国情怀。”负责剪纸活动的张伟森说,“我们希望,这些课程能够点燃孩子们的梦想,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。”
四、 关键词:乡村振兴
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,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,各地涌现出一批优秀案例,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生机与活力。
广州华立学院党员社会实践队在曹岭村的“三下乡”活动,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体现。他们用青春和热血,为曹岭村注入了新的活力,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。
五、 常见问题解答
1. 广州华立学院党员社会实践队在曹岭村开展了哪些活动?
广州华立学院党员社会实践队在曹岭村开展了红色宣讲、非遗文化体验、乡村墙绘、品牌宣传等活动,为曹岭村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2. 实践队成员们如何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?
实践队成员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,例如广播与电视专业、绘画专业等,为曹岭村制作宣传片、绘制墙绘,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,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3. 实践队成员们在曹岭村开展了哪些课程?
实践队成员们在曹岭村开展了剪纸、音乐思政、红色经典诵读、红色涂鸦等课程,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,也传递了正能量。
4. 实践队成员们如何克服困难,完成工作任务?
实践队成员们克服了天气炎热、工作量大等困难,坚持不懈,最终完成了所有工作任务,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。
5. 实践队成员们在曹岭村的“三下乡”活动中收获了什么?
实践队成员们在曹岭村的“三下乡”活动中,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能力,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。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意义,也更加坚定了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。
6. 实践队成员们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会继续关注哪些问题?
实践队成员们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,会继续关注乡村振兴、环境保护、教育扶贫等问题,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。
结论:广州华立学院党员社会实践队在曹岭村的“三下乡”活动,是青年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典范。他们用青春和热血,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,点亮乡村的希望之光。他们的行动也告诉我们,青年力量可以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,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我们期待更多青年人像华立学院的同学们一样,积极参与社会实践,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