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9日,肇庆市民政局组织108个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村(社区)干部,以及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、老干部和社会组织、社工、志愿者代表,齐聚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,开展党建引领激活基层自治内生动能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工作培训暨“一百零八好汉品荔枝”活动。肇庆市副市长谢桂坤出席仪式并讲话,市民政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张丽文主持会议,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,各县(市、区)民政局主要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活动。

  “品荔枝,是学习荔枝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,比真正吃荔枝更有味道。”在启动仪式上,谢桂坤表示,当前,肇庆市构建“13331”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模式,“1”即党建引领,第一个“3”是德治、法治、自治,第二个“3”是网格化管理、精细化服务、智慧化支撑,第三个“3”是清单制、积分制、平安建设,最后一个“1”是“百镇千村”基层治理示范创建。特别要注重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,激活自治内生动能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真正实现基层自治、民主决策、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。

  在广东开展“百千万工程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下,肇庆选定18个示范乡镇(街道)、108个示范村(社区),打造具有肇庆特色的镇街“十八罗汉”和村居“一百零八好汉”。荔枝村就是其中一个“好汉”。

  荔枝村,位于高要区莲塘镇中部、神符山下,是北宋年间开村,已有逾千年历史,孔子文化、状元文化、耕读文化、儒家文化、广府文化等多元文化糅合其中,也是中国罗氏沼虾之乡、和美乡村。如今,荔枝村正乘着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东风,把酒堂变学堂,老人变老师,麻雀声变读书声,成为风景优美、书香浓郁、文化深厚的莲塘新名片。

  活动中,与会人员参观了荔枝村的孔氏宗祠、贞文书房、公益咖啡屋、殿华学校、状元学堂、广府金绣作坊、哈哈乐农耕文化园等地,通过实地调研、现场观摩,了解荔枝村乡村振兴发展路径,学习高要区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经验做法。

  随后,肇庆市民政局组织与会人员举办座谈会,共同探讨如何激活基层自治内生动能,加快构建“13331”乡村治理体系和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。

  莲塘镇镇长区麟贺表示,莲塘镇有“神山、神水和神虾”,打造了“书香莲塘”“励志荔枝”等文化品牌,主要是在引进产业专家人才、构建政企发展路径、充分发挥“五治”融合作用等方面下大功夫,走出了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新路径。

  “品荔枝,就要把握荔枝村的发展和治理逻辑。”肇庆市民政局党组成员、市社会组织党委专职副书记李春荣认为,党建是龙头,产业是核心,德治是基础,人才、文化、生产、生态等方面的振兴在荔枝村都有迹可循。“十八罗汉”和“108好汉”在“百千万工程”中都肩负着排头兵的职责,要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,以党建引领凝聚基层群众,成为乡村治理“百千万工程”高质量发展的主体。

  来自高要、四会、广宁等地的县镇村代表都发表了自己见解,分享了工作经验、亮点和下步计划。社会组织、社工、商会、志愿团体等代表相继发言,提出意见建议。与会人员还观看了各县(市、区)优秀小视频,学习乡村治理先进典型做法。现场气氛热烈,立足实际,思考深入,让人有所启发。

  谢桂坤表示,乡村振兴任重道远,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根本,在盘活农村闲置土地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、发挥社会力量等方面持续发力。民政部门要精准识别、兑现政策、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兜底和帮扶。希望全市的“十八罗汉”和“108好汉”都能把自己的绝活本事亮出来,比一比、学一学,互通有无,形成集体智慧和财富,共同为肇庆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